2023年2月,趙師傅來到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殘聯求助。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20余年,但公司一直未與他簽訂勞動合同,后來因勞成疾,出院后伴有嚴重后遺癥,被評定為二級殘疾,因一直在做康復治療導致無收入來源,生活窘迫,無法承受巨額醫(yī)藥費。在殘聯的幫助下,大東區(qū)法律援助中心為他提供了法律援助。為幫助他盡快獲得賠償款,法律援助律師多次與公司進行溝通協調,并在法院開庭后兩次補充證據質證,最終在法院主持下,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給付受援人趙師傅7萬元補償且一次性完成支付。
殘疾人由于心理、生理條件等客觀原因,不同程度影響其參與司法實踐活動。為了讓殘疾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法律服務,沈陽市堅持以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的新需求為導向,加快建設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沈陽市司法局和市殘聯出臺《關于加強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拓展和增加殘疾人在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等方面的服務領域和服務供給,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為殘疾人提供普惠、精準、及時和優(yōu)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助力殘疾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不斷增強殘疾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拓展服務網絡
目前,沈陽市在市、區(qū)縣(市)兩級殘聯設立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與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形成縱向聯動互補、橫向合作順暢的全覆蓋網絡。
殘聯密切聯系殘疾人,注重收集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司法行政機關充分發(fā)揮公共法律服務職能作用,為殘疾人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指引等,依法有效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發(fā)揮街道(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殘聯組織和殘疾人工作者作用,依托街道(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社區(qū)(村)法律顧問等服務力量,探索專項服務殘疾人的網絡向基層延伸。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智慧化建設,在全市176個司法所全覆蓋配置智能終端設備,提供在線公共法律服務,殘疾人就近、就便來到司法所,即可通過終端設備與專業(yè)律師線上視頻連線,即時免費進行法律咨詢。
2023年12月,沈北新區(qū)某村殘協主席來到司法所,咨詢本村一位殘疾老人的贍養(yǎng)等問題。在司法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村殘協主席使用智能終端設備與律師進行視頻連線,詳細介紹了該殘疾人家庭的情況。當律師得知老人的兒子疑似存在智力殘疾,但并沒有申領殘疾人證后,立刻建議對他進行殘疾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采取不同措施。村殘協主席對律師的答復和給予的法律建議非常滿意。
在沈陽市,這樣的事情經常發(fā)生。全市各級殘聯組織與司法行政機關緊密協作,將公共法律服務與殘疾人需求有效銜接,確保殘疾人需求得到滿足。兩條服務“線”擰成一股“繩”,進一步整合服務力量,織密公共法律服務網絡,以電話連線、網絡視頻、定期派駐人員等方式,就地、就近為殘疾人提供及時、便利的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指引等服務。
降低法律援助門檻
2023年2月,肢體二級殘疾人張女士因離婚糾紛申請了法律援助。沈陽市皇姑區(qū)法律援助中心迅速受理申請并指派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律師積極和辦案法官溝通,整理案件證據,幫助張女士調取了她20年前的住院病歷,為張女士主張的請求提供了有力證據支持。庭審中,律師積極發(fā)表意見維護受援人的利益,經過法官釋法說理,最終原被告就給付張女士補償金達成一致,雙方調解結案。此外,律師經常性與張女士聯系,傾聽其訴說生活苦楚,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從服務態(tài)度、辦案細節(jié)等方面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對殘疾受援人的關心關懷,讓殘疾人感到法律援助的溫暖。
為使殘疾人的獲得感成色更足,沈陽市在法定范圍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范圍,同時拓寬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對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持有一、二級殘疾人證和三級、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證的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救助供養(yǎng)范圍、城鄉(xiāng)醫(yī)療救助范圍的殘疾人,接受康復服務、領取生活補貼的困難殘疾人和領取護理補貼的重度殘疾人等申請法律援助免予核查經濟困難狀況。將殘疾人因法定繼承糾紛、轉繼承糾紛、代位繼承糾紛、離婚糾紛等主張民事權益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事項范圍。
優(yōu)化服務方式
沈陽市司法行政機關與殘聯共同建立殘疾人法律援助對象信息共享機制,將殘疾人相關信息納入沈陽市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共享查詢系統(tǒng),如遇殘疾人未攜帶殘疾人證的情況,可通過查詢系統(tǒng)核查殘疾人信息,及時受理辦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進一步提高審查效率。
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各公證機構和司法鑒定機構開通殘疾人綠色通道,優(yōu)先受理、優(yōu)先辦理,對重度肢體和視力殘疾人、老年殘疾人、重病殘疾人等出行不便的提倡實行上門服務。優(yōu)先為殘疾人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提高無障礙設施覆蓋率,配備坡道、盲道、輪椅、助視器等便捷設施,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翻譯等信息交流服務。蘇家屯區(qū)公證處公證員自學手語,積極為殘疾人提供便民服務。2023年11月,在為聽力一級殘疾人辦理繼承公證過程中,公證員全程通過手語與殘疾人進行交流,不僅保證了高效便捷,也確保了公證程序的真實、合法、便民。
此外,沈陽市各公證機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殘疾人,辦理財產繼承、贈與、贍養(yǎng)、撫養(yǎng)等公證事項,公證費減收比例不低于50%。沈陽市司法局和市殘聯積極促進司法鑒定機構開展殘疾人公益服務,鼓勵司法鑒定機構積極為殘疾人減免司法鑒定費用。全市各司法鑒定機構對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中的司法鑒定事項,給予費用減免,減收比例不低于50%。在“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重要節(jié)日期間,在殘疾人學校、殘疾人就業(yè)基地等場所,選派法律服務人員開展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現場活動16場次,持續(xù)提高殘疾人公共法律服務的知曉率和參與度。一年來,共為殘疾人辦理法律援助170余件,公證機構和司法鑒定機構為殘疾人辦理公益性公證、司法鑒定230余件,共計減免費用24.1萬元。
編輯:劉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