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師生赴安徽省六安市振徽專門學校 李心孜 攝)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師生赴安徽省六安市振徽專門學校開展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支教隊伍通過研發(fā)實踐“普法實踐、心理健康、基礎文化、藝術素養(yǎng)、素質拓展”五維課程體系,將規(guī)則意識貫穿教學實踐,讓迷途少年重塑人生理想。
本次“法潤振徽”調研支教普法綜合實踐項目由共青團北京師范大學委員會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指導,并入選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法治中國青春行”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隊伍由十五名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育學部、心理學部、體育與運動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等六個學部院系的本碩博學生共同組成。
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是國家和社會的共同需求,專門學校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的場所。當前部分專門學校面臨文化教育薄弱、課程體系失衡、社會支持缺失三大挑戰(zhàn),難以滿足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的需求。
北京師范大學秉持高度社會責任感,依托交叉學科優(yōu)勢,組建專業(yè)隊伍開展此次赴安徽省六安市振徽專門學校的專項支教。團隊立足“行為矯正與法治啟蒙并重,心理疏導與價值重塑并行”目標,著力破解當前專門教育存在的難題。
實踐隊伍開發(fā)設計了“普法實踐、心理健康、基礎文化、藝術素養(yǎng)、素質拓展”五維課程體系。以模擬法庭為核心的普法教育課程讓學生親歷司法程序,沉浸感受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后果;依托多學科知識背景開發(fā)的“英語+歷史”“心理+美術”等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帶領學生開拓視野、增添學習樂趣;將正確價值觀融入心理、詩歌等綜合素質課程教學,幫助學生以認知訓練啟心、以藝術實踐導行、以體育精神鑄魂。實踐隊還專門開設家長課堂,引導家長正確認識親子關系,學習調整親子溝通方式。各隊員發(fā)揮所長,讓法治觀念、健康人格、家國情懷如涓涓細流,浸潤著每一位迷途少年的心。
本次支教活動更新了家長教育理念,積極促成了家校共育機制,推動了專門學校教材研發(fā),豐富了教學課程體系,促進了罪錯未成年人偏差行為的實質改變。支教活動所形成的課程體系設計與分級矯治方案等核心成果,是理論與實踐高度碰撞融合的結果,相信將為同類專門學校提供可復制的實踐藍本。
在這堂“法治+教育”的實踐課中,北師大青年學子們生動踐行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以法治之光點亮迷途青春,為健全罪錯未成年人教育矯治機制提供實踐經驗,探索了長效機制。(張昕毅 張潔 程照錦)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