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另类一区,av√天堂,亚洲h网站,午夜久久久久久久,色婷婷福利视频,福利视频在线,亚洲毛片大全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近觀楓橋|近相親 鄰相助 情相系

廈門“近鄰警務”繪就和美新“楓”景

2024-08-19 06:39:46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標準+

□ 本報記者 張淑秋 劉青

□ 本報見習記者 劉琳

□ 本報通訊員 萬里

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開元街道,深田社區(qū)的王阿姨因噪聲問題和樓下水果店的李老板發(fā)生了矛盾。

入夏以來,王阿姨睡眠淺,有噪聲無法入睡;李老板也很委屈,請專業(yè)人員上門檢測,音量都在正常值內。了解情況后,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蓮前派出所社區(qū)民警蔡海濱用破案的韌勁來處理矛盾糾紛,通過反復模擬測試,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切水果的砧板上。果然,多次調整操作臺并更換砧板后,噪聲問題得到了解決。

近年來,廈門市公安局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走實以“千戶訪、百事幫、萬家和”群眾工作法為抓手,以“近相親、鄰相助、警民情相系”為內涵的“近鄰警務”,推動一批批距離最近、身段最低、態(tài)度最暖、腿腳最勤的“近鄰警察”,把居民們的心緊緊聚攏在一起,讓糾紛好商量、矛盾少發(fā)生。全市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連續(xù)三年保持在98%以上。

千戶訪 鄰里近相親

開元街道有個特殊的商住小區(qū)——古龍商城小區(qū),一層、二層是廈門最早的商場之一,近200家布藝商鋪和居民住宅混雜在一起,導致糾紛不斷。

2020年7月,為有效化解矛盾,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分局開元派出所民警謝銀華挨家挨戶上門,聽居民傾訴。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商家們簽訂了《古龍商城自治共管公約》,小區(qū)的秩序逐漸恢復,昔日的紛爭變成和諧的鄰里關系。他用行動詮釋了“近鄰警務”,成為居民心中的“鄰家”警察。

正是依靠一副“鐵腳板”,走千戶、訪千家,開元派出所不僅找到了打擊犯罪、服務群眾最靠譜最樸實的方法,還捧回了公安部1980年授予的“公安戰(zhàn)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擎起光榮的旗幟,如今的“近鄰警察”不僅練就了“鐵腳板”,走得更勤、走得更快,還把“第二張辦公桌”搬到群眾家門口,推動警務網格與社區(qū)網格深度融合,社區(qū)民警與網格員捆綁作業(yè)、借力打力,讓基層基礎工作越走越深、越走越實。

千戶訪,就能常見面;近相親,才能早發(fā)現(xiàn)。

近年來,廈門市公安局持續(xù)鞏固拓展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先行優(yōu)勢,在全省率先實現(xiàn)“兩隊一室”機構與編制全覆蓋,社區(qū)警務隊80%以上工作時間沉在社區(qū),就地接受群眾報警求助,通過開展柔性的情感式入戶、常態(tài)的串門式入戶、精準的分類式入戶,將工作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將矛盾化解在萌芽期。

百事幫 黨群鄰相助

市井長巷、騎樓老街,老阿伯圍坐在古榕樹下泡茶“話仙”,四方游客紛至沓來臨海聽風、拍照“打卡”……走進深田社區(qū),一幅幅安靜祥和的平安畫卷映入眼簾。

然而,即便是這樣見慣了人聲鼎沸、歲月變遷的“老城區(qū)”,也有它“成長的煩惱”。比如“停車難”,幾乎是每個老社區(qū)無解的難題。

廈門市人大代表、深田社區(qū)黨委書記莊瑩瑩介紹,多年來,開元派出所的“近鄰警察”不僅疏堵保暢的力度不減,還帶領社區(qū)網格員、志愿者走進了相關“近鄰”單位,廣泛發(fā)動、盤活停車資源,比如政府部門開放夜間停車位、小區(qū)盤活日間閑置停車位、待建工地開辟臨時公共停車場等,用一點一滴的努力,破解沉積已久的難題。

以“近鄰警務”為代表,廈門市公安局傳承發(fā)揚“四下基層”“遠親不如近鄰”等寶貴精神財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百萬警進千萬家”實踐活動,促進社區(qū)黨務、政務、警務深度融合。

廈門全市派出所主官100%進入鎮(zhèn)(街)領導班子,社區(qū)民警擔任村(居)黨支部副書記或主任助理全覆蓋,主動融入市域社會治理大局,高質量完成納入全市為民辦實事項目的640個智慧安防小區(qū)建設,不斷壯大鄰里互助的朋友圈、能量場。

“過去,社區(qū)民警扮演的更多是應急處置‘滅火隊員’的角色,憑經驗、被動式參與社區(qū)工作。”談起變化,開元派出所所長吳騰貴念起了“近鄰警務經”,落實社區(qū)副書記職責后,社區(qū)警務室與社區(qū)居委會同址辦公,共同為民解難題、辦實事,共同打造黨群“鄰相助”的和美家園。

萬事和 警民情相親

三餐四季、煙火人間。開元派出所就藏身在“老廈門”的一排居民樓間,甚至派出所的院墻都與隔壁鄰居“共用”,老街坊們路過,順便進門歇個腳、借支筆、寄放行李,都是常有的事。

2023年10月7日,所里就來了一名特殊的“鄰居”。值班民警張洺銓抬眼一看,正是“快遞小哥”小劉。

那天,小劉接到一個“大單”——寄件人要求寄出4000張包裝精美的“大閘蟹禮品卡”,并提供了一份4000人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懊嬷?00元”,意味著價值200萬元,再加上寄件人頗為“神秘”。小劉當即想起社區(qū)民警的反詐宣傳,決定去“鄰家派出所”問問。

接過“蟹卡”,張洺銓很快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玄機——卡的背面印制了用于兌換大閘蟹的二維碼。受害人只要掃碼,就會直接進入“客服聊天”對話框,“受害人開始會收到小額獎勵,隨后就會被要求‘加大投入’,直至落入詐騙陷阱。”張洺銓解釋道。

“快遞小哥”小劉一個看似不經意的決定,不僅阻止了無辜群眾落入詐騙陷阱,還幫助張洺銓等“近鄰警察”循線追蹤,搗毀了一個借“蟹卡”為噱頭的刷單詐騙團伙。

其實,一切“不經意”的背后,都有跡可循:因為近相親,所以走得勤;因為鄰相助,所以人心齊。把“鄰居”的身份變成一種信任、一種認同,社區(qū)居民形成了“有困難就找我的警察鄰居”的信賴感,才真正讓“遠親不如近鄰”落得實。

據(jù)了解,廈門市公安局牽頭在每個社區(qū)組建由1名社區(qū)民警為牽引、3名輔警和若干名群防群治力量組成的“1+3+N”社區(qū)警務團隊,依托廈門百姓App等“互聯(lián)網+群防群治”平臺高效調動群防力量,發(fā)動志愿者97.4萬余人,完成基礎巡防任務14萬余件,警民合力描繪糾紛好商量、矛盾少發(fā)生的和美新“楓”景。


編輯:劉一鳴